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精神,落实省委“1310”具体部署、市委“1312”思路举措工作要求,落实省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,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“党建+ ”引领教学、科研, 以“培团队、育特色、造金课”推进教学改革创新,以“大思政课建设”打造幼专特色“德融课堂”,在教学改革、科研立项、师资力量、大思政课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成效,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。
· 积极推进党建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
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工作。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中心思想,紧紧围绕“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如何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的根本问题,坚持德育为先,五育并举。学校党委书记、行政负责人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,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,每学年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至少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、解决实际问题。学校党委会议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。建立了党委班子成员听思政课制度,并在课后与相关教师座谈,对思政课进行一对一指导。
党建融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通过召开师德师风集中学习、签署师德师风承诺书,在支部“三会一课”中融入师德师风建设,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,确保思政课教师能够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,始终在政治立场、政治方向、政治原则、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学校党政领导利用每学期的“开学第一课”为学生们上思政课,并结合形势与政策课、学生党课等,使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上思政课形成制度性安排。同时,学校在机构设置、工作机制、资源配置、条件保障、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力支持,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好更快的建设和发展。

图为学校党委召开思政课建设工作会议

图为学校党委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

图为党委书记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
·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与科研融合
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、业务能力精湛、育人水平高超的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。为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,深化课程教学改革,坚持问题导向,推行“混合式教学”教学,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,开展线上与线下教学,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,优化课程教学。
学院鼓励教师参与各级教学能力和学术论文比赛,以赛促教,以赛促研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两年多来,教师参加省、市级教学比赛获奖12人次,其中省级一等奖2个,省级二等奖2个,省级三等奖8人次。教学类科研项目立项8个,其中省级课题2项,市级课题5项,校级课题1项。
· 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打造幼专特色“德融课堂”
一是充分发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效能,加强“思政课程”与“课程思政”耦合联动,引导学前、艺术、体育等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,提高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实效,打造有情感温度、有思想厚度、有实践力度的思政“德融课堂”。二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,推动教学共融,科研共进,资源共建,与广州市铁一中学等9所中小学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。三是推进实践教学,促进思政“小课堂”与社会“大课堂”深度融合。通过“大学生讲思政课”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“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”等活动,丰富实践教学形式,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。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、团一大纪念馆、增城大埔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共建协议,打造家门口的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基地,组织师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开展6次“行走的思政课堂”,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。学院老师带领学生“三下乡”开展各项活动,其中1支团队荣获国家级重点团队,3支团队荣获省级重点团队。

图为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

图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活动

图为思政“小课堂”与社会“大课堂”深度融合
供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